• 网站首页
  • 要  闻
  • 法治动态
  • 法治创建
  • 普法简报
  • 以案释法
  • 青年论坛
  • 在线咨询

信息公告

更多>>

  • ·关于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 ·2024年兵团“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
  • ·关于开展2024年度兵团公共法律服务...
  • ·重磅通知!法考“过儿”们,兵团司...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4年国家统一法...
  • ·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
  • ·关于推荐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
  • ·兵团司法鉴定服务指南来了
  • · 关于对2023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
  • ·关于兵团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兵团...
  • ·关于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委员会和...
  • ·“节能降碳 你我同行”——第33个...

时政要闻

  • ·兵团出台19条措施规范涉...
  • ·陈文清在新疆调研时强调...
  • ·兵团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 ·兵团司法局长会议召开
  • ·兵团首个!第五师公共法...
  •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日期...
  • ·兵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 更多>>

法治动态

  • ·十一师党委政法委:筑牢...
  • ·兵团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
  • ·兵团司法局部署开展“法...
  • ·兵团巡回举办新媒体普法...
  • ·兵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融...
  • 更多>>

以案释法

详细内容

在候机楼意外受伤,保险公司应理赔吗?




2019-10-30 12:26:41 点击量:

导读

最近,电影《中国机长》火了!这部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让大家体验了什么叫“有惊无险”。风险是不可控的,但保险可以帮我们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出行购买保险,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共识。马先生从广州搭乘飞机前往山东出差,在候机楼卫生间发生意外伤害,已经投过保的他事后找到保险公司索赔,但是双方对保险合同中“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遭遇意外事故”中“搭乘”的起止范围发生争执。那么,对于“搭乘”的理解是否包含机场候机隔离区?请大家一起看看广州法院的这个案例。

“商旅无忧”惹官司

马先生投保了某财产保险公司的《“商旅无忧”团体旅游保障计划》,合同约定:保险期间为2015年5月1日00:00至2016年4月30日24:00时,保障项目含双倍给付意外伤害(仅限公共交通意外)。

2016年4月9日,马先生搭乘飞机出差途中,通过机场安检后,在广州白云机场候机楼卫生间意外受伤,经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鉴定为伤残九级。

马先生认为,本次意外是在通过机场安检后发生的,符合“双倍给付意外伤害(仅限公共交通意外)的给付条件”,故向保险公司主张双倍赔偿金。但保险公司拒绝了马先生的理赔要求,并指出机场候机楼不属于双方合同约定的“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范围。为此,马先生向广州越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争议焦点是“搭乘”

那么,保险合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遭遇意外事故”中“搭乘”的起止范围是否包括候机隔离区呢?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条“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的规定,合同条款应做有利于被保险人马先生的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因发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过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伤亡的,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的规定,认为“搭乘”应解释为包括“上、下航空器的过程中”,包括进入候机隔离区内,因此认定保险公司承担“双倍给付”保险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保险公司向马先生赔偿12万元并计付利息。

一审宣判后,保险公司不服判决,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广州中院经审理,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释法

审理本案的广州中院法官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在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时,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本案中,将旅客在候机隔离区的期间纳入保险合同约定的“搭乘”范畴符合行业规范、保险惯例及法律规定的合理解释。首先,从行业规范的角度来看,乘客乘坐民用航空器必须经过机场的安全检查,方能进入候机隔离区。而进入候机隔离区之后,乘客的人身自由相对受限,应当接受机场的管控,故其一定程度上已处于“准飞行”的状态。其次,从保险惯例的角度来看,横向对比其他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条款可以发现,在涉及到航空意外的保险中,将被保险人自通过安全检查时始到飞抵目的港走出舱门时止作为保险期间是保险行业的操作惯例。也就是说,多数保险公司将乘客在候机隔离区受到的意外伤害纳入了保险理赔范围。再次,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因发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过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伤亡的,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可见国家相关法律并未将承运人应当承责的范围限定于民用航空器飞行期间。同理,保险公司对于被保险人搭乘民用航空器期间的意外伤害赔偿亦不应仅局限于民用航空器飞行期间。被保险人作为乘客在经过安检进入候机隔离区后,实际上已处于登机的过程中,该期间所受的意外伤害,理应纳入保险赔偿范围。

■短评

基于民用航空器的特殊属性及飞行安全需要,乘客乘坐民用航空器与乘坐一般的交通工具相比,在管理上存在较大区别。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民用航空的特点,在特定语境下对“搭乘”的含义作出通常、合理的解释。

本案中,在保险公司未对保险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作出详细准确说明的情况下,广州法院法官将“搭乘”解释为覆盖候机隔离区不仅符合行业规范、保险惯例及法律规定,而且也有利于规范保险行业市场行为,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普法
编辑:尉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依法治兵团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建设路36号光明大厦
邮编:830002 电话:0991-2358365 传真:0991-2358359
备案序号:新ICP备12003400号-1  技术服务:新疆丝域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